7月12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总结交流做法经验,部署推动下一步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动整体资源配置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更加优化。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2021年,中国石化利润比上年增长115.2%,创近10年最好水平;中国石油全年营收比上年增长35.2%,创历史新高;中国海油净利润同比增长181.7%,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这是一张振奋人心的创新榜。4月20日,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投产,正式迈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6月8日,中国石化第三代芳烃技术首套工业应用装置——九江石化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6月28日,中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首次产出生物航煤;7月6日,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六安投运,我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
这是一支稳产保供的主力军。2021年中国石油在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新发现10亿吨级超大油气区、在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探明10亿吨级页岩油整装大油田;中国石化2021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67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681亿立方米;中国海油开发运营的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投产一年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20亿立方米、外输凝析油超过20万立方米。
以“三桶油”为代表的石化国资国企从推动自身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到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重要作用,再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其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一系列国资国企重组整合以及2020年启动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结出的硕果。
十八大以来,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的深入推进,让一批主责主业更加聚焦、业务结构更加清晰、核心能力更加突出的优势国有企业相继涌现。
2021年5月,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通过重组实现“强强联合”,成为资产过万亿、员工超20万人的“产业巨轮”,全球规模zd的综合性化工企业由此诞生。
2020年7月13日,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实施重组,成立的新山东能源集团在巩固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贸易三大新兴产业。
2019年6月26日,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贵阳揭牌,原开磷控股集团、瓮福集团成为贵州磷化集团旗下子公司,此举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磷化工先锋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十八大以来,通过推进市场化用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坚持以混促改,一批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国资国企成长壮大。
2022年4月21日,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中国海油正式上市交易,填补了国内市场在纯上游油气股票上的空白。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提供了融资、并购、发展壮大等支持,推动国有企业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前行。
“潞安集团7家企业完成注销处置,公司制改革全部完成;6个项目‘腾笼换鸟’,转让金额21.11亿元;14家企业瘦身健体,扭亏盘活、出清目标资产78.44亿元,盘活出清收益8.06亿元。”这是今年3月潞安集团企业改革重组的全面盘点。
中国化学加快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所属127家二、三级企业全面建立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2021年共完成9户企业改革,累计完成24家企业的混改。截至目前,中国化学128项改革任务已完成108项。
2019年12月27日,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引战项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化能源释放20%股份,引入5家投资者,总投资额达115.55亿元,成为当时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规模zd的项目。
高质量发展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深化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有26组、47家中央企业重组整合,还有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2020年启动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前也已完成大部分改革任务,预计今年6月底前将基本完成主体任务。
深化改革,正在助力国企行稳致远,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