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股比调整仅剩一年窗口期。继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之后,2022年汽车外资投资将迎来全面开放。
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答记者问时表示,“2022年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不超过2家的限制,届时汽车外资投资将全面开放。”
黄利斌介绍,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持开放发展的原则,可以说中国是全世界最为开放的汽车市场之一,几乎所有知名国际汽车集团公司在中国都设有合资企业,且获得了良好的回报和发展。下一步,工信部将坚持全球化发展理念,与相关国家积极开展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标准法规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维护汽车供应链稳定畅通,引导行业企业主动应变、苦练内功,开发先进适用车型,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将有新发展格局。
“一方面,随着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进程的加快,国际知名汽车企业不断加大对华投资合作,有效推动了我国配套产业链的完善提升,促进了技术进步,带动了就业与经济增长。我国企业也在与国际高手‘过招’的竞争中,提升了技术水平、磨炼了竞争本领,向市场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另一方面,全面放开外资投资限制后,市场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的企业将会面临‘出局’的风险,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进程可能加快。”黄利斌表示。
近期,有关汽车外资投资放开的利好消息不断。于2020年12月30日签订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显示,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与制造业、金融服务等平行列出,中国将取消和淘汰欧盟国家企业在华合资企业限制规定,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在市场准入方面,向欧洲企业开放达到所未有的水平。披露的条文示例显示,中国将向欧洲企业开放在新能源汽车、云计算服务、金融、电信行业等领域的投资。同时,协议允许欧洲汽车制造商在现有投资满负荷运转的前提下,投资新建电动汽车公司。
不少外资企业正不断加码合资企业股比比重。2017年,大众与江淮汽车成立“江淮大众”,突破大众在华合资超过2家的限制。2020年6月,大众增资,股比增至75%,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次月,该公司称“未来3年,将投产多款基于MEB的新大众电动车”。另一合资汽车企业华晨宝马也于2018年10月宣布,股东双方将延长合资协议至2040年。华晨将向宝马转让合资公司25%的股份,交割时间为2022年。
谋求在电动化、智能网联领域的合作,成为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共同发力的主要方向。2018年11月,上汽与大众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上汽奥迪项目,以此加速“南北奥迪之争”,促进品牌发展。2020年12月,上汽集团、奥迪、中国一汽三方就未来上汽奥迪销售与服务合作达成共识。2020年7月,宝马与阿里巴巴共同创立“阿里创新中心—宝马初创车库联合基地”,积极推动企业化转型,专注“互联网+汽车”领域的创新孵化生态系统。2019年12月,奔驰宣布与360携手修复了19个奔驰智能网联汽车有关的潜在漏洞,这是奔驰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的首个科技公司合作伙伴。
事实上,汽车产业外资股比放开早在2018年4月就被国家发改委提出。当时,《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明确提出:“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按照2018年提出的规划,中国将在2022年完成汽车行业股比放开的最后一步。届时,国内车企、零部件企业将与国外企业全面竞争。在严酷的竞争下,部分中国车企或将面临淘汰的残酷局面,但从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来看,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将会加速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