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顿再加码 稀土市场或将回暖
发布时间:2019-1-24 阅读:1156次
2018年,稀土价格整体平稳,供给端配额提升、进出口市场变化较大,需求端略有下滑。但业内认为,稀土整体供需格局仍在改善,历史遗留的社会库存是压制价格的主要因素。随着稀土行业秩序整顿持续加强,行业供需格局有望进一步改善。
工信部等12个部门日前发布了《十二部门关于持续加强稀土行业秩序整顿的通知》(下称《通知》),将稀土这个被市场冷落已久的品种又推到台前。据业内专家透露,过去每年“黑稀土”的供应量可达4万吨至6万吨,而2018年度全国稀土矿(稀土氧化物REO)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是12万吨。可见,若缺少常态化的督查机制,这一行业将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稀土供应端增量管理加强
《通知》提出要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聚焦稀土资源开采、总量控制计划、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流通等重点环节,加强对压覆稀土资源回收项目、生产计划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原料使用、进出口管理等重点问题监管和查处力度,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将督查贯穿于依法整顿全过程,切实落实集团管控责任和地方监管责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督查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加大处罚力度4个方面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业内人士指出,《通知》明确对目前稀土供应端的两大增量加强管理,稀土矿供应有望收紧。
一方面,加强目前供应端最大增量进口矿的管理:要求在稀土产品追溯系统中如实填报进口矿采购数量;加强对稀土产品进口管理,稀土矿产品进口应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依法如实规范向海关申报,严禁伪报瞒报等不法行为;全面排查辖区内现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限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只能以稀土功能材料及器件废料等二次资源为原料,禁止以稀土矿(包括进口稀土矿)、富集物及稀土化合物等为原料。
另一方面,严控当前稀土矿的另一重要补充独居石的开发利用。严控新增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含独居石处理)企业数量和规模,严禁以综合利用为名变相核准冶炼分离企业,督促实际工艺、装备与核准文件不符的企业转产。
行业秩序整顿再度加码
专家指出,由于打黑行动频繁、环保政策趋严,稀土供给刚性增强。2017年,工信部和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决定,针对稀土行业现状,组成督察组对相关省(区)开展实地督查,实地督查有望常态化。2018年继续展开多项环保督查以及各地方政府的专项行动,整个稀土供给侧环保趋严成常态化。2018年11月3日起,云南腾冲海关闭关,缅甸所有资源类商品无法进口到中国。中国进口的离子型稀土矿主要来源于缅、越;其中缅甸每月占进口量的30%左右。受本次海关闭关的影响,稀土供给端将进一步收缩。
西南证券指出,《通知》体现出了四大新特点:一是分工更加明确,对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稀土集团的工作职责均作了进一步细化;二是督查更加有效,在要求地方定期开展自查基础上,首次建立多部门联合督查机制,每年开展1次专项督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问责;三是内容更加全面,不仅涵盖了矿山开采、冶炼分离、资源综合利用和贸易流通等全产业链环节,还补充了压覆矿、代加工、独居石、进口矿等内容;四是手段更加丰富,包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加强对私挖盗采、违规新建等情况的监控,将稀土金属纳入稀土专用发票监管,实行全产业链专票管理等。
供需格局有望进一步改善
随着稀土供应端的管理加强,稀土矿供应有望收紧,而下游行业如稀土永磁未来的需求增长确定性强,行业供需格局有望进一步改善。由于新能源汽车、节能风电、节能空调、汽车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工业等前景较好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市场对稀土永磁的需求良好。
近年来,永磁材料对稀土矿的需求量,从2014年的3.4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4.2万吨,增长23.5%。2017年,稀土永磁材料在全球稀土消费领域中占比最高,约35.9%。新能源汽车是稀土永磁需求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一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对稀土矿的需求将多增加5kg。国家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达到200万辆,届时稀土需求将会被进一步拉动。
同时,《通知》还提出要提升集团管控能力,由中国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负责,要严格落实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控制计划、环保、资源税、稀土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规定;严控新增冶炼分离产能,提高原材料转化率,向稀土新材料、终端应用一体化方向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出现这样重大的政策应该会刺激稀土价格上涨。但是,2018年9月江西省宣布开展稀土打黑后,市场不涨反跌,又发出了新的信号,相比供给端因整顿出现收缩预期,更需要关注需求端的变化。而随着春节临近及中下旬物流运输受限等影响,近两周下游市场或将开始进行春节库存补货,稀土市场或将回暖,对近期价格有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