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发布 《打造“一带一路”升级版:从顶层设计到国际共识》报告(下称《升级版》)。
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赵可金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中国应该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经验,筹建 “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组织 (OBOR)。这一建议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
赵可金介绍,从国家 “十三五”规划的总体布局来看, “一带一路”起点始于国内,呈现 “一体、两翼、八大高地、两大核心区、十五个港口”的布局。他分析,自2013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APEC峰会、博鳌亚洲论坛、亚信峰会、G20峰会等双边和多边场合多次阐述 “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意义,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未来 “一带一路”必须聚焦重点,通过聚焦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等,带动 “一带一路”连成一条线,带动周围一大片。
具体来说,中国强调聚焦四面开放,打造六条经济走廊。其中,通往印度洋的西南方向、通往东盟的东南方向和通往俄罗斯的东北方向是重点方向。
从区域经济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东南亚地区和中东欧地区是重点地区。从其战略意义和辐射带动效应来看,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项目、黑瞎子岛国际旅游岛项目、东盟产业特区项目、泛亚铁路项目以及若干境外产业园区项目应当是重点建设项目。
《升级版》建议,创建 “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组织 (简称 “OBOR”)。对如何筹建OBOR, 《升级版》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建议将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常态化,并把筹建OBOR合作与发展组织列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核心议题。中方可以考虑选择一批代表性国家一起发起成立 “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组织 (OBOR)。
其次,建议中方充分发挥 “主场外交”的优势,主动与参会的各国政府做好沟通联络工作,将各国政府的意见和建议整合起来,在元首峰会期间发表《多边联合公报》,将合作愿景和行动路线图确定下来,形成多边协同行动,并推动元首会晤机制化,依托元首峰会筹建OBOR理事会。
再次,建议依托各种议题联盟建立专业委员会,中方调动各部门、各地方、工商界、智库和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在论坛期间对各议题领域的合作进行广泛讨论,并联合发布专题合作清单,引导后续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