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任务的加重以及汽车保有量的扩大所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如何寻找替代能源,彻底解决传统能源汽车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类型各有所长,究竟哪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径适合国内未来的汽车工业发展成为业界持续讨论的话题。
据了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激烈的争议。如今距离其终于通过各部委会签并上报国务院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却依然难产。根据接近国家部委的业内人士透露,该规划之所以迟迟未能出台,是因为各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依然有很大争议,无法达成统一。
技术路线未定致规划难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顾问张书林在9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迟迟未能出台的一个原因的确是技术路线尚未确定。
他表示,技术路径的确定是规划新能源产业的根本,如果连到底要采用哪种技术路径都没确定的话,这个规划肯定要推迟出台。
他指出,目前所指的技术路径未定,并不是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里没有对技术路线进行明确规定。他表示,已经上报国务院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新能源主要采用新型动力系统,使用新型能源的汽车。当前可以外部充电的汽车,使用电力的汽车,都定位为新能源汽车。当前主要的品种包括可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这三种技术路径各有千秋。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组组长欧阳明高认为,在各种技术当中,常规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逐步成熟,已经进入产品的市场竞争期。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进步加速,开启了全方位创新发展的新局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稳步推进,继续占据电动车技术制高点。
因此张书林认为业界所说的 “技术路径未定”指的不是《规划》里没有明确的说法,而是指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有不同观点。而这些观点还没有经过一个具有综合职能的部门的统一协调。他建议国务院领导,指定一个具有综合职能的机构协调此事。
电气化是汽车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与社会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面临的环境约束力逐渐增强。汽车低碳化逐渐成为汽车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共识。推广普及节能汽车,是进一步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降低对石油资源依赖的现实要求,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进传统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是汽车产业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然而对于新能源的概念,业界还是有诸多争议。
日产汽车高级副总裁筱原稔认为,电气化是汽车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他指出,从能源角度来说,电能到驾驶功能的转移非常高效,同时电可以是一次能源产生的,比如像汽油、生物能、煤炭、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等。从环境方面,基本上就是零排放。内燃机汽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说,需要很多的零排放汽车,像电池的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所以从能源角度、环境角度来说,电气化是未来发展技术的主要方向。这是推动零排放汽车的背景介绍。
他指出电动车不仅仅是汽车,电动汽车的特点是还可以储存能量,可再生能源像风能、太阳能是随着天气和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需要能源储存,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动汽车电池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他还举例说,日本有五百万电动汽车,总体耗电量只有千分之五,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
独立汽车分析师贾新光也指出,目前我国所指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以电能为动力来源的汽车。
发展纯电动汽车要循序渐进
贾新光认为,目前各方面关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争议焦点,是应该直接发展纯电动车,还是打造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目前状况下,在未来的10年里,汽车产业节能80%来自传统车节能贡献。有业界人士解读,这或是冯飞间接不认同目前发展纯电动汽车产业。
贾新光说,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技术,而且已经拥有了相当规模的市场。比如丰田、本田等都有较为成熟的混合动力车型。他还说,不过我们国家希望能够一步到位,跳过混合动力这一过渡形式,直接在插电式汽车上获得突破,进入纯电力能源阶段。
他说,由于纯电动车存在续航里程问题,业界有一部分人提出发展低速电动车的建议。所谓低速电动车是指较为简单的价格低廉的电动汽车。不过发改委已经对此表示了反对的态度。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表示充电网络的建立相对较为简单,关键是蓄电池的性能能否做到电力足够充足,体积重量又足够小。电动车的研发攻关重点在电池上,现阶段不妨从公交车,出租车、收费车、工程维修车逐渐改进加以推广。比如上海市政府将其所有的工程维修车改造成电动车,电力公司铺设的充电站网络就特供其使用。一些城市的出租汽车也改成电动车。这都是从小到大逐渐加以推广的良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