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任重道远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聚焦
发布时间:2010-1-18 阅读:891次
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在整个经济链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为下游的各个行业提供生产资料,还可以对其上游的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电子等多个行业形成巨大的需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部分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后续订单也呈现出急剧减少趋势。同时,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业内担忧的严冬时期到来。然而随着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2009年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形势逐渐好转。
转危为机获突破
2009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装备制造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效果已逐步显现。2009年前3个季度,装备制造业总体运行平稳,增速逐渐加快,扭转了利润下滑的局面。
2009年,装备制造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总体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前3个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其中7、8、9月同比分别增长15.9%、16.1%、16.8%。二是经济效益稳步回升。2009年1月~8月,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06%。三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09年1月~8月,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8.9%,高于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从投资构成看,装备制造业改扩建项目的投资增速远快于新建项目的投资增速,表明企业更加重视加强技术改造。同时,由于2009年开始实行增值税转型,企业在投资中购置新设备的比重有所提高。四是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成本压力,提高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税收优惠政策,对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述情况表明,2009年在中央实施的一揽子计划作用下,装备制造业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总体向好的运营态势已经明朗。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
行业振兴任重道远
2010年已经到来,在为2009年取得不凡业绩高兴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还很严峻,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运行的态势还不平稳,各地区、各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一些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落后产能难淘汰等问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在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时指出:世界经济复苏仍然脆弱、不稳定,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的影响在短期内还是难以有根本的改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有所抬头,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在加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装备产品出口面临着难度,可能还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主要靠政策和投资的拉动,经济发展的活力还不够强。当前,国家一系列措施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投资大幅度增长这种势头难以进一步增强。多数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这就造成了企业针对这些行业的装备技术项目投资的意愿不强,这对未来后续发展也带来了潜在的影响。与此同时,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凸现,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艰巨。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维持消费持续增长的难度很大,外需的缺口短期内难以依靠内需的拉动来填补。在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09年以来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水平。但是,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内需还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装备制造业正处于回升时期,有上行的动力,也有下行的风险。特别是在调整结构、转变压力方面,如果应对不力,关键期有可能演变成反复期,其结果是不进则退。对此,装备企业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在准确分析和把握中央的新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机遇积极开拓创新,实现新发展。
瞄准2010新市场
装备制造业对中国的GDP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历了多年的摸索之后,装备制造正在向创新化、兼并化、集群化、信息化、质量化、服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在我国装备制造领域,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全国装备制造领域共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7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3家。随着技术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数量快速增长。特别是2007年~2009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分别为9345项、34542项和52080项。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自给率由改革开放之初不到60%提高到2008年的80%以上。